close



導演:吉勒摩戴托羅
編劇:吉勒摩戴托羅
演員:沙吉羅培茲  瑪莉貝爾維杜
上映日期: 2007/04/27
電影類型:奇幻/驚悚/劇情
出  品: Warner Bros. Pictures
    商: 群體


這是一個變調的童話故事。
沒有可愛善良的動物,只有奇貌不揚的怪物。
沒有華麗繽紛的佈景,只有血腥殘酷的畫面。
當然這個故事的結局,也不會是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 
故事背景是1944年西班牙內戰。11歲的少女奧菲莉亞,跟隨懷孕的母親投靠擔任法西斯政權下擔任軍職繼父。生活在肅殺氣氛中的奧菲莉亞,在恐懼中躲進自己的幻想世界裡,無意間發現半人半羊的詭異生物,完成三項冒險任務,終於回到自己的童話國度,恢復原有的公主身分。

 電影中『現實』與『童話』交錯呈現。
『現實』部份,描寫戰爭的寫實面,殘忍、血腥畫面令人渾身不自在,隨時擔心下一刻會突然出現無法負荷的殘暴畫面,被緊張的氣氛壓的喘不過氣。
原以為『童話』部分會安排新奇溫馨的科幻內容或是瑰麗繽紛的佈景,以降低內心的驚嚇指數。沒想到這部份的劇情更是驚悚詭異,噁心的蟾蜍、相貌恐怖的吃人妖、陰森詭異的迷宮等,驚嚇指數勝過『現實』部份。
 
這是導演的手法,好像在打破童話故事的定律,事實又不然。
在吃人妖一口撕裂精靈那刻,奧菲莉亞被槍殺那刻,童話夢也被彷彿隨之撕裂毀滅。一開始,我還抱著一絲希望,期待著下一刻魔法重現,奧菲莉亞其實沒被槍打到,精靈不死的傳言。最終,還是要接受這個事實,童話世界不再美好,不再純真善良。但是,真的讓人失望嗎?奧菲莉亞美麗的生命消逝,卻再也無須面對這殘酷的世界,帶著她善良的心活在屬於自己的美麗王國。
 
我想起以前修過一門『兒童文學』教育學程課程,那時抱著輕鬆新奇的心情選修。原本預期可以接觸到可愛有趣的兒童作品,如童詩、童話等一類,更貼近童言童語純真無邪的心靈世界。而在一次討論格林童話及安徒生童話的課程後,竟對童話產生又愛又怕的矛盾心情,誰會想到格林兄弟及安徒生這些讓人嚮往的美好故事,是在顛沛流離、烽林戰火的時代下產生的,這些充滿希望幸福故事的背後,竟是對現實的逃避、不滿及失望。童話故事原來竟是人類抵抗現實生活的醜陋所應運而生的幻想。
 
我開始懷疑這樣懷著對社會不滿心情所創作的作品,說給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們聽適合嗎?甚至覺得會對小孩造成不好的影響(果然知道越多,擔心越多啊!)
 
那時老師出了一個課題:『如何和小孩談死亡?』。
死亡,對於小孩來說是如此深奧的問題,不能說的太真實(人死不能復生..),又不能說的太淺(變天使…),達不到效果,的確是很難的一件事。
 
老師以格林童話《賣火柴的小女孩》故事說明了死亡,這的確是讓多少孩子第一次為童話掉眼淚,懵懵懂懂地認識什麼叫「死」。在那雪花隨風飄的聖誕節,是有火爐和聖誕樹的人的期待,卻是貧苦的童工的生死難關。這果然是對孩子教導死亡的好教材。
 
原來童話也可以用來教育,讓孩子有悲憫心、熱愛生活、熱愛美和真理。童話中隱含著種種黑暗面,如故事中提到的欺騙、貪吃、嫉妒等,這些被塑造成擁有邪惡特質的怪物或人類,表現出來的負面行為,都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面臨的內心衝突、與逆境的對抗,透過故事尾聲,壞人終於被消滅,這些存在兒童內心的負面傾向才得以被處理,內心的衝突才得以被化解。(其實不只兒童,成人也同樣需要這樣的調適機制呢!)
 
《羊男的迷宮》過於血腥寫實,的確不適合兒童觀賞,但是卻是值得各位成人看的「成人童話故事」。喜歡電影結尾,枯木上靜靜綻放出一朵美麗潔白的花朵,我想它象徵著無論在何種艱困的處境,人類純真的童心總是潛在的,只等待我們去探索發掘!就像從噁心的大蟾蜍肚子裡找出的那把金鑰匙。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